宋朝为何兴起 “高脚家具”的风潮,淘汰了席地而坐的传统

引言: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了“垂足而坐”的高脚家具,不管是靠背椅还是扶手椅等,均解放了我们的双腿,而高脚餐桌、办公桌等也更符合我们的自然状态。然而古人晚至唐代,基本上仍保留着席地而坐的传统。

宋时,席地而坐到高脚家具的转变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中的一次大变革,虽只是家具的增高,但背后的观念转变和其在社会生活中引起的蝴蝶效应不容小觑。自古以来我国都有讲求“礼”的传统,礼不仅仅是表演性的仪式,更重要的是使人生活秩序和精神意识和谐交融,精细制作而成的家具自然不只是满足器用功能,其形制的变迁也蕴含“礼”的迭代。


上图_ 东汉 讲学画像砖里的“坐姿”


上图_ 跪坐的坐姿

一、宋前家具简史

远在新石器时期,祖先就发明了用于防潮的席,浙江田螺山出土了黄色的纤维制品,经鉴定为河姆渡居民使用二经二纬编织法制作的芦苇席,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家具雏形,表明人们对室内起居产生了有意识的讲究。

到商周后,席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,逐渐变成必需品,《周礼》中记载了有关用席的礼仪制度,“掌五几,五席之名物,辨其用,与其位”。总体而言,作为席坐的用具在两周发展成熟,它与工艺技术的长足发展同步,也与礼制的建立同步。与席配套使用的矮脚桌具有如冯几、俎、禁、棜、案等,均出土有丰富的考古资料。


上图_ 西周铜棜


上图_ 春秋战国墓出土漆木俎


上图_ 商代末 殷墟时期(公元前13-11世纪)饕餮纹板足悬铃青铜俎

东汉末年胡床的传入打破了我国席地而坐的起居传统,《后汉书》中记载汉灵帝尤其是胡风的忠实粉丝,他“好胡服、胡帐、胡床、胡坐。乃至京都贵戚皆尽为之。”皇帝的好恶会导致上行下效,因而很多王公贵族都将使用胡床作为一种流行,并且影响到下层人民。胡床类似今天的小马扎,给我国固有的席地而坐的家具体系带来新风尚,不过影响力有限,也并未促进我国家具制造的改变。


上图_ 胡床

魏晋南北朝时期,佛教传入我国,还带来了禅椅,将“椅子”这种新的家具带入人们的生活,不过长久仅限于佛教信徒使用。唐朝是一个思想碰撞、民族融合的时期,人们的家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,上层阶级开始接受高坐家具,因此形成了高坐家具与低坐家具并存的局面。不过高坐家具并对传统的起居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冲击,由于种类不全、传统礼制局限和技术水平低等多方面原因,高坐家具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。


上图_ 《十八学士图》中的禅椅

二、宋代“高脚家具”之风

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的一个时代,陈寅恪有言“华夏民族之文化,历数千载之演进,造极于赵宋之世”。这一时期的转变体现在方方面面,生活起居中则是低型家具向高型家具的过渡,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垂足坐的流行,并在礼制系统中也得到正名,人们逐渐改观了曾经以矮坐为礼的传统。庄绰《鸡肋编》中谈到:“古人坐席,故以伸足为箕倨。今世坐榻,乃以垂足为礼,盖相反矣。盖在唐朝,犹未若此。”不过士人对古典的坐姿仍有执着的依恋,因而这一过渡期十分缓慢,宋代在思想拉锯中还是走进了高型家具为主流的新时代,不过低型家具的遗风却始终没有淡出人们的生活。

椅是高坐家具的重要代表,有时被称为“倚”或“倚子”。与高坐椅相伴使用的则是高脚桌,椅子和结为固定组合,在长久的演变过程中完成了家具陈设的一种新格局。室内陈设的原则与前朝历代仍然一致,即是保证人们活动的自由与灵活,不过更多了舒适的考量。进入日常生活的高型家具,也多保持着可以方便移动的特性。


上图_ 高坐椅


上图_ 高坐桌

宋代是中国高坐家具定型的定型期,人们的起居活动从低矮向高处发展,这样的变化也引发了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变迁。北宋中叶以后,高坐家具已出现较多,《清明上河图》中桌、凳等已遍布汴京的大街小巷。葬俗中一桌二椅“开芳宴”也能说明宋代这种桌椅的组合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生活风俗。

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的民间婚俗中,“婿具公裳,花胜簇面,于中堂升一榻,上置椅子,谓之高坐”,也是椅子步入重要礼俗的表现。


上图_ 古墓壁画中的高坐椅和高坐桌

三、为何这样的转变发生于宋代

家具是人们起居生活中的重要用品,自古以来与日常礼俗紧密相关,矮坐传统在诸多冲击中一直保守着主流的地位,可见家具的变迁并非一朝一夕能轻易改变。宋代是一个思想解放、社会发展的时代,此时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革,均得益于时代背景提供的优良环境。

宋代皇帝赵匡胤在推翻前朝时,充分扬长避短,为了防止武将权力过大建立了以文治国的新理念,形成了一个以士大夫为主导文官政府机制。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,世人均重文轻武,使得宋代文化气息浓厚,士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。自由的学术风气,畅所欲言的宽松氛围,为新的风潮在推广过程中只要确有其理就不会受到大的阻力,这就为宋代打破传统的“席地而坐为礼制正统”的观念提供了契机,也为高坐家具的畅通无阻、至上而下地传播提供了便利。


上图_ 宋 佚名 坐在榻上的高士会棋图

唐代佛教的传入也影响到家具的发展,但我国传统的席地而坐的形式并未发生大的改变,只有朝廷要官和佛教信众才能坐“禅椅”,使用范围颇为局限。在宋朝之后,随着佛教思想的衰退,宗教性的约束力减弱,佛教和儒教思想存在融汇合流的趋势,即发展为“修身以儒,治心以释”的外在礼节,因而佛教专属的“禅椅”也走下神坛,飞入寻常百姓家了,更多的人开始接受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并积极使用。

宋代还是一个科技繁荣的先进时代,在此时“奇技淫巧”受到政府支持从而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。木工的建筑技艺大为进步,斗拱结构与造型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,并出现了像《木经》《营造法式》等总结性著作,这为家具制作工艺的改善奠定了基础。将宋代绘画作品中展现的高坐家具与宋代建筑作比,可以看到二者在框架结构、收分与侧脚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。


上图_ 宋朝建筑 《营造法式》 的相关样式图

宋代商品经济发达、人民生活富足,更多的人在满足了温饱线后追求生活质量和改变生活方式,高脚家具确实更符合人体工学,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人们当然会选择高脚家具。

从许多绘画作品和诗文描述中,能够窥见宋代高脚家具的种类不断增加,材料的使用也变得更多种多样,而装饰工艺也是家具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此时的家具已经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,在服务人们生活起居的同时展现着格调与审美情趣。

 


上图_ 张择端 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出现的高脚椅

四、结语

家具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,遵循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,通过一定的材料和工艺,展现了人们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和内在的精神,并以其恢宏的历史与非凡的魅力。而家具的变迁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合力并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,家具与人们的起居息息相关,也与时代背景与思想风潮密不可分。